域名大王蔡文勝:未來所有東西都可以被顛覆,
【鈦媒體綜合】人工智能、O2O、互聯網+等各種前沿和鶩奇概念充斥互聯網行業,吸引著各路豪華投資陣容,但是在10幾年前的互聯網領域,投資域名賺錢卻是一門很好的生意。58同城創始人姚勁波通過在域名和站長資源上的各種盤桓,積累了人生第一桶金,而蔡文勝也在這個領域得以封神。
2004年,因偶然看到business.com域名賣了750萬美元的新聞,蔡文勝看到了其中的商機,毅然決定放棄家族經營的進出口貿易與地產開發行當,開始進入互聯網領域,進行域名投資,2005到2007年蔡文勝連續舉辦三屆中國互聯網站長大會,被譽為個人網站教父,2005年其又敏銳地進入天使投資領域,相繼入股4399游戲、美圖秀秀、暴風影音以及58同城等數十個互聯網項目,成為中國著名的天使投資人,他見證并經歷了中國互聯網產業的“激蕩20年”。
在格隆匯舉辦的海外投資嘉年華峰會上,“域名大王”蔡文勝分享了在互聯網行業16年的成長和感受,以及寶貴的投資經驗。
蔡文勝表示,即使在16年前的中國互聯網行業,域名投資也并非主流。他認為,如果一開始一個人成為主流的話,他其實不可能在這個領域連續活16年。
“有一個法則叫一萬小時法則,我覺得這是非常對的,一個人要做成一件事,必須要有一萬個小時的鍛煉,這個其實也會決定你未來會成為什么樣的人。”
蔡文勝表示,很多時候機會是在細節中發現的,早期注冊域名時期,會有10萬人同時搶注一個好域名,而當別人都用名字作為提交郵箱名稱時,蔡文勝則為了減少字節,爭取注冊時間,就把自己的郵箱名稱改成1@com。
“我通過一個域名就開始把中國排名前一萬名的網站都了解透了。”蔡文勝說,“很多人都不知道新浪是怎么創建的,他之前的域名叫richwin四通立方,可能全中國不到10個人會知道其實他更早的域名是srsnet.com,因為那個域名掉了,所以后來才改成sina.com。”
經過域名領域的4年摸索,蔡文勝通過對細節的敏銳觀察力,對中國互聯網有了深刻了解。2005年,蔡文勝進入投資領域,其以180萬元投資暴風,現在回報達到幾億人民幣。“投資是需要時間的。”蔡文勝表示。
對于IDG、李澤楷當年賣掉騰訊股份,錯失七千億港幣的回報,蔡文勝表示并不值得惋惜,他認為最終賺錢一定是少數的。但同時也表示這是一個錯誤的決定。“一般都是把賺錢的先賣掉,所以投資有時候一定是要反人性的。”
此外,蔡文勝還表示,投資也是很簡單樸素的。“巴菲特的邏輯是什么?他在喝可口可樂他就買可口可樂的股票,他在嚼箭牌口香糖他就買箭牌口香糖的股票,他在看華盛頓郵報就去買華盛頓郵報的股票,這其實是一個非常樸素的道理。”
但這些口耳相傳的經驗并不能夠拿來套用,蔡文勝多次強調,每個人都必須經歷磨煉和積累。“人一開始一定要有一個默默的時間,這樣才能積累一定的力量。”
以下為蔡文勝先生演講實錄:
大家早上好,各位格隆匯的朋友好,很榮幸今天來這里跟大家分享。
最近,因為美圖上市的原因,所以很少出來一些公共場合。
我之前講的都是跟互聯網相關的,今天格隆匯邀請我來,一開始想應該講什么,因為我們今天的主題應該是旨在港股,是跟投資有關的。我想,其實世界上大部分的事情都是相關的,包括我自己在互聯網十幾年,其實干的事情,不管是自己創業也好,或者做一些投資也好,其實都是相關的。
主持人剛才在介紹我,說我一開始就成為了互聯網的主流,這句話是不對的。如果一開始一個人成為主流的話,他其實不可能在這個領域連續活16年。人一開始一定要有一個默默的時間,這樣才能積累一定的力量。我就從這里講起。
我大概是2000年進入互聯網行業,一開始其實跟股票有關,而且跟港股也有關。
1999年以前,其實我都是做傳統的生意,1999年9月份,如果我沒有記錯,應該是9月26號,我買了我人生的第一支股票,是在香港,盈科數碼,當時代碼是1186,也就是李嘉誠的兒子李澤楷做的。當時1999年9月份我買的時候是5.8港幣,后來我是在2000年1月份賣掉,20塊錢賣掉。非常幸運,因為剛好99年、2000年是互聯網的一個大泡沫。它最高的時候是在2000年3月份,漲到28塊,后來我們知道,就跌到幾毛錢,后來把5股拼成一股,才有今天的幾塊錢。